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活動,叫『故事地攤』,每次都有不同的人擺檔攤,分享自己去旅行的經歴,例如:有個女生展示去南美旅行的相片和紀念品,也有人講去愛爾蘭 working holiday的故事。
我的朋友在『故事地攤』中認識了幾位檔主,有次他們有飯局,雖然我不認識他們,但我也厚著面皮跟埋去。
6/12/2013
耳聽三分假,眼見未為真
單憑某些資料就以為已經掌握了事實的全部,繼而下判斷,是很危險的,因為資訊是可以被設計。
曾經在網絡上看過一張圖片,就是A用刀追斬B,B在逃跑,但在鏡頭之下,畫面卻變成B用疑似是刀的利器襲擊A,令A一臉痛苦。由於沒有選取A手執刀的鏡頭,於是本來是受害人的B,反過來變成行兇者。
曾經在網絡上看過一張圖片,就是A用刀追斬B,B在逃跑,但在鏡頭之下,畫面卻變成B用疑似是刀的利器襲擊A,令A一臉痛苦。由於沒有選取A手執刀的鏡頭,於是本來是受害人的B,反過來變成行兇者。
6/10/2013
馬寶寶
之前去了位於粉嶺的「馬寶寶社區農場」,參加每月兩次的「生活墟」,八掛下,取取經。
我參加了導賞團,跟農夫大哥去看看田,了解他們如何有機地種植。為了不破壞環境,他們即使面對蟲害,都堅持不落農藥,選擇逐條逐條蟲去捉,或者加帳蓬防蟲,但這會不利通風,影響農作物的收成。其實都頗兩難。
他們又從社區回收廚餘做有機肥料,例如:蛋殼、茶渣、咖啡渣、豆腐渣和魚內臟,把本來是垃圾的東西轉化成養份,讓資源可以重回大自然。農田的存在本可以消化大量由城市產生的廚餘,但近年政府不斷消滅農地,廚餘就要倒掉,塞爆堆填區之餘,又浪費了本來可以是資源的廚餘,人人皆輸。
跟農夫大哥逛了一會兒後,平日嘆慣冷氣的我,已經感到吃不消,而農夫大哥卻仍然後勁凌厲,邊走邊講面不改容。聽他的分享,我明白農村生活並不如想像中浪漫,反而很辛苦,日曬雨淋,而且有時做得辛辛苦苦,卻不一定有收獲。天氣、蟲害和不同因素都會影響收成。正因為有太多東西無法掌握,所以農夫都會順天而行,亦深明有些事情是急也急不來,只可以靜待合適的時機。土地是農夫最好的老師,教懂他們要等待。
土地給農夫的功課很多,包括:翻土、捉蟲(?)﹑堆肥,還有形形色色的瑣碎工作,令農夫大哥鍛鍊出一身黝黑的膚色,瘦削但有力量的身體,彷彿他體內有一顆筆芯撐著,幹練而有力。他的手因經常幹活而變得粗糙,但同時讓人感到很實在--那是一雙做實事的手。最深刻的是他那雙澄明清澈的眼睛,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,以及為何而做,於是即使做農夫收入不多,要節省其他生活上的花費,但簡單純樸的生活令他快樂和滿足,遠比賺大錢卻不知為何而忙更有意義。這份實在感,令人很安心。我開始明白為何有人會放棄城市生活,而選擇做農夫。
生活,其實可以有另一種可能。
6/07/2013
Start from you
要實踐所相信的,不用上天下海,只要在自己的生活中,實實在在地去做就可以-那怕只是一小步。
我一直都覺得自己買得太多嘢,尤其是衣物,有時多到即使價錢牌都未剪,都要送去回收箱,其實我覺得很浪費。有次跟其他女同事傾開,發現她們都有這個問題,我就想:既然大家都有衣物不要,會不會可以互相交換,讓二手衣物找到合適的新主人,同時減少過度消費?
於是我搞衣物交換活動,邀請女同事參與。起初我以為大家會介意著二手衫,點知她們不但不介意,還很積極翻出大量「舊衫」,質素之高,遠超我所預期。不講的話,甚至不可能發現那是二手衫。
經過幾次衣物交換日,同事開始反思自己為何「散極仲都有貨」,發現是因為自己買得太多衫,而且有很多是不必要的。又一些同事在想買新衫之前,會先忍一忍手,看看能不能跟其他同事交換,甚至有些覺得換二手衫已經足夠,不用再買新衫。 有時見到別人著住自己carry唔到的衣服,其實很開心,因為那些本來在衣櫃裡封麈的衣物,透過與人交換,可以成功「出櫃」,又可以減少浪費,想不到竟然刺激到大家反思自己的消費模式,這是我沒有想過的。
要改變社會,為呢個世界做返d嘢,不一定又大又難,可以由你身邊開始,就好似搞交換衣物活動,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能,任何人都可以做到,我覺得每間公事和群體都可以做,大家不妨試試。只要肯由自己做起,社會就可以改變。
交換衣物活動之所以能夠繼續舉行,是因為有一班願意無私地分享優質美麗衣服的同事,她們相信其他人也會同樣分享,有了這一份信任,就令人人都得到心頭好。
為了保持活動的質素,至今我仍然維持活動的性質,是朋友之間的以物易物,未打算公開活動。但其實我真正的目標是交換衣物活動能夠結束,那可能意味著大家都喜歡衣櫃裡的每一件衣服,再也找不到多餘的衣物與人分享。說到尾,衣物不需要多,只需要夠穿就足夠了。
絹
我一直都覺得自己買得太多嘢,尤其是衣物,有時多到即使價錢牌都未剪,都要送去回收箱,其實我覺得很浪費。有次跟其他女同事傾開,發現她們都有這個問題,我就想:既然大家都有衣物不要,會不會可以互相交換,讓二手衣物找到合適的新主人,同時減少過度消費?
於是我搞衣物交換活動,邀請女同事參與。起初我以為大家會介意著二手衫,點知她們不但不介意,還很積極翻出大量「舊衫」,質素之高,遠超我所預期。不講的話,甚至不可能發現那是二手衫。
經過幾次衣物交換日,同事開始反思自己為何「散極仲都有貨」,發現是因為自己買得太多衫,而且有很多是不必要的。又一些同事在想買新衫之前,會先忍一忍手,看看能不能跟其他同事交換,甚至有些覺得換二手衫已經足夠,不用再買新衫。 有時見到別人著住自己carry唔到的衣服,其實很開心,因為那些本來在衣櫃裡封麈的衣物,透過與人交換,可以成功「出櫃」,又可以減少浪費,想不到竟然刺激到大家反思自己的消費模式,這是我沒有想過的。
要改變社會,為呢個世界做返d嘢,不一定又大又難,可以由你身邊開始,就好似搞交換衣物活動,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能,任何人都可以做到,我覺得每間公事和群體都可以做,大家不妨試試。只要肯由自己做起,社會就可以改變。
交換衣物活動之所以能夠繼續舉行,是因為有一班願意無私地分享優質美麗衣服的同事,她們相信其他人也會同樣分享,有了這一份信任,就令人人都得到心頭好。
為了保持活動的質素,至今我仍然維持活動的性質,是朋友之間的以物易物,未打算公開活動。但其實我真正的目標是交換衣物活動能夠結束,那可能意味著大家都喜歡衣櫃裡的每一件衣服,再也找不到多餘的衣物與人分享。說到尾,衣物不需要多,只需要夠穿就足夠了。
絹
6/05/2013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