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年代的孩子真苦, 苦的不是要捱窮捱餓, 而是要由幼稚園開始,不斷跟別人競爭, 鬥成績好, 鬥技能多, 鬥生活體驗豐富...差不多要十項全能才可以突圍而出, 成為人上人--但每個小朋友能來到這個世界, 不是已經爭崩頭嗎? 在成千上萬的精子中, 只有由一條精子可以與卵子結合, 孕育新生命。為何小朋友出世後, 還要面對無止境的競爭呢???
因為世上的資源和機會太少, 不爭便沒有出頭天, 所以很多家長為子女報讀多個課外活動, 好讓小朋友能在芸芸的競爭中脫穎而出。學彈琴游水小提琴跆拳道珠心算普通話...這些是必須的, 家庭有經濟能力的, 還會安排小朋友參加遊學團, 體驗營, 交流團...於是, 小朋友下課後比上學更忙碌, 但為什麼要這麼忙呢? 為的是在小朋友的履歷表上多一項資歷, 在投考中小學時"加分"。日迫夜迫小朋友學習, 能令他們愛上拉小提琴彈鋼琴做運動嗎? 抑或"曲線"阻止他們愛上所學習的東西呢? 相信有不少人(包括在看這篇文章的你)小時候學過彈琴, 甚至考獲八級的資格, 但有幾多人成長後還喜歡音樂, 享受彈琴? 如果不是因為當年被亞媽迫, 恐怕大部份人都不會每日花幾小時練琴! 為了前途而學各項技能, 令小朋友忙得團團轉, 到最後扼殺了他們的學習意慾, 到頭來小朋友根本不想爭, 就算肯爭, 爭到後卻毫不快樂, 這是為人父母所樂見嗎?
我應該慶幸自己不是這一代的小朋友, 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, 無人計較我擁有多少技能, 上學便是上學, 下課後可以跟朋友"煲電話粥", 言不及義地胡扯幾小時, 或趁媽媽外出時偷看卡通片, 或獨個兒在家中一人分飾十角扮鬼扮馬...不是說當時沒有競爭, 只是要鬥的是學業成績, 有沒有其他技能和體驗並不重要, 所以媽媽當年只是迫我補習(其實每個年代的家長都有迫子女, 只是各有所迫!!!), 只要我成績好, 她不會理會我在課餘時間做什麼, 也從不安排我學什麼! 基本上是天生天養! 我沒有誤入歧途, 算我走運!
回頭再看, 我倒後悔當年沒有學一技之長, 年少時學什麼都較易掌握嘛! 我一直以為人人都跟我一樣, 什麼也沒有學, 但原來不是。當我升上大學後, 才發現每個朋友都或多或少有一技傍身! 有人懂中國舞, 有人懂彈鋼琴, 有人懂唱歌...而我則一。無。所。有!!! ORZ 要是我生於這個年代, 應該早早被送到堆田區!
學習什麼都好, 其實是建立一種看世界的framework, 學習如何欣賞世界, 讓人懂得用不同的形式表達感受和看法, 更重要是培養氣質內涵, 對世界對生命有活生生的感覺。那些經過精心計算的學習, 是永遠不能達到這境界, 因為那些人只學到技巧而沒有靈魂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