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/27/2010

節目重溫:27/11/2010





Part 1:乜都走音合唱團:藝術無價?



Part 2:關二歌:千辛萬苦完成目標,是為了什麼?




Part 3:進步,沒有捷徑

11/24/2010

我想做DJ !

想不到突破DJ 訓練課程2010 的新新DJ 才剛登場,便收到電話查詢,什麼時候可以報名突破DJ 訓練課2011 了~(也太快了吧!)

『知道今年嘅DJ 班已經開始咗,咁我係咪要等下屆先可以報名架?咁我幾時可以報名?』

若錯過了今年的課程,便需要待明年四月,突破DJ 訓練課程2011 開始宣傳後,我們才接受大家報名的。

『我已經預備好兩分鐘自我介紹分鐘錄音,可以先報名嗎?』

很抱歉,現階段仍屬於突破DJ 訓練課程2010的時間 。這期間若收到任何報名,都會被當成是逾時報名,不獲受理。

所以呢~若錯過了上一屆的DJ 課程,大家只好等半年,先報名啦!樂觀D嚟
講呢~其實也不是白等的,那是提供了半年時間畀自己預備,到時就可以好好發揮啦!

加油加油!


明年四月,突破DJ 訓練課程2011再見!
張小姐仍然是《突破DJ訓練課程2010》的查詢熱線主管

11/22/2010

節目重溫:20/11/2010


Part 1:乜都走音合唱團:住市區好定郊區好?


Part 2:關二歌:財不入急門


Part 3:生活方式可以有很多種


開咪後記:燕翎

新新DJ燕翎終於可在十月隆重登場,跟大家打個招呼!

被導師彈稿幾乎是每位新新DJ必經階段,我也不例外。別低估那短短的自我介紹和chit chat分享。看不到導師給我的電郵,便滿心歡喜以為我的稿終於成功了!誰不知是導師「大頭蝦」,把電郵寄給了另一位同學……被彈稿的感覺固然不快,但其實也是導師想我們把最好的透過大氣電波與你分享吧!我猜我們會繼續有千千萬萬被彈稿的時候,但我們是不會放棄的,會努力在「彈稿中學習」。

十分享受與導師們和其他新新DJ一起開咪的過程,更感受到大家在電台開咪中的喜悅。我們一行二十多人努力為著自己的夢想向電台直播室邁進!加油!

期待下一次在大氣電波與你相遇,「開心share任何事」。


2010年新新DJ 燕翎

11/18/2010

開咪後記:Edwin

先說說寫稿的過程吧,由於我是首兩批出場的新新DJ,因此我需要直接交稿給KK (因為啊絹去了……公幹)。要寫一個關於自己的「經典」,的確不簡單,起初我的方向不明確,寫了很多廢話,結果當然被KK狠狠批評,但在KK的評語中,我終於成功找到方向,少了廢話,成功在第三稿pass了。

然後,開咪的日子終於來了。

「聽完心急嘅Thomas打頭陣之後,跟住就到我Edwin出場啦......」 說出這一句後,我就知道自己的聲音終於在大氣電波中出現,心中的確緊張到不得了!可是我亦知道,這是我為夢想所踏出的第一步,已經不能再害怕,只好對自己說:「豁出去吧!」



最後,終於也順利完成了我第一次的開咪,表現我自己滿意已經可以了,但我知道當然不是最好,因為最好的,必定是下一次!

我是2010年新新DJ EDWIN

11/16/2010

開咪後記:Angel

這次出席「新新青年互助委員會」活動的身份,已經不一樣了!我也跟大家一樣成為了新新DJ,(是客串的啦!XD) 哈哈!

在Briefing room時,心情是真的很緊張。不過,我還是說了一句:「算啦!驚咁多都冇用!豁出去啦!又唔洗死嘅,哈哈!」

可是,這次開咪我發現我錯了!這個錯犯了二十多年!!住在香港二十多年,直至開咪那天才發現我一直把「香港」這兩個字讀錯!!我真的不配住在香港這個地方…我的懶音問題果然厲害,哈哈!對不起,令聽眾的耳朵受罪了… ><

最終,我如預期所料,粉是炒了!不過DJ不就是這樣煉成的,不是嗎?從炒粉中學習,終會練得一身好武功!哈哈哈!!



這次開咪,我在阿絹與KK身上發現原來默契在一個電台節目裡,是非常重要的!因為默契令整個節目運作得更順利、更動聽。而默契這東西,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,是需要與同伴經過長時間的了解和經歷,才能「熬」出來的。

2010年新新DJ「保母」Angel



註:Angel是負責照顧今年DJ班的實習生。

11/13/2010

節目重溫:13/11/2010



Part 1:乜都走音合唱團:儀式與心意,邊樣重要?


Part 2:乜都走音合唱團:傳統儀式殺地球


Part 3:關二歌:雙重標準


Part 4:事事賺到盡,害人終害己

開咪後記:CO

CO:『開咪以後,不知道家人是否收到我在大氣電波中的宣告。只有一種濃烈的感覺在心頭:活著真好!』

開咪後記@玻璃樽

11/11/2010

開咪後記:Dennis

我,學會了堅持。

小時候的我可能會是別人眼中的「乖乖仔」。爸媽為我安排的課外活動,我從來沒有說不,因為根本沒有想過自己到底想學什麼。到了小學,我總按照老師的腳步去走。因為從旁人的罰企、罰抄、罰留堂,我害怕違抗聖旨的下場。

好聽點就是能遷就別人,現實點就是沒有主見。

被彈稿是必然的,但不代表意念行不通,問題是如何去修改。到了開咪那天,我居然對稿子的用詞還有一分猶豫,稍被批評便想放棄。長此下去,我只會是一個讀稿機器,談不上DJ。



擇善固執可謂之堅持。至於,如何確定擇的是「善」,則要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判斷。

如果我將來有機會做記者,即使面對河蟹大軍和防火長城,我也必定堅守正逐步被蠶食的言論自由,一步也不能退。

2010年新新DJ Dennis

11/08/2010

開咪後記:Cindy

第一次開咪的表現,比我想像中淡定,可能事前準備功夫做得不錯!

Chit-chat主要來自自己在韓國的經歷,故分享時較自然和輕鬆;而分享的是一些與香港文化不同的事件,因此亦不乏趣味性。不過,『什麼是「經典」』才是最大的挑戰!

「東方神起」對於我的影響非常大,喜愛韓國都是源於他們,因此我執意要選他們為「經典」。不過,這全屬我個人的偏愛,要找理由說服他人「『神起』是經典」並不容易。最初我甚至寫了『神起』的簡介,本末倒置,輾轉寫到第六稿,經KK同絹多番提醒,交待他們打破紀錄的事情,才算僅僅過關。



「台上十分鐘,台下十年功。」要把精華放在節目,事前寫稿的壓力真的不少。不過,過程能使人在學習中成長,期望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!

2010年新新DJ Cindy

11/06/2010

回水後記:Noi

甲:你是否願意付出1000大元代價交換一年內做更多課外課程的功課?
乙:不願意。

甲:你是否願意支付1000大元換取一年開會時被人彈劾的經歷?
乙:不願意。

甲:你是否願意花費1000大元買「n」個自以為天衣無縫稿件被人說:「不明白你說什麼﹗」的機會?
乙:不願意。

甲:你是否願意用1000大元參加需要你思考的課程?
乙:不願意。

甲:你是否願意繳交1000大元改變你過往對事物的一般看法,不斷自問「怎樣寫?」、「為什麼寫?」、「有什麼想寫?」等等…的問題?
乙:不願意。

甲:那你究竟願意做什麼?
乙:我願意用半價完成以上所有事,從而換取夢想的一個。

2009年新新DJ Noi



註:他是上屆DJ班中,六位達到「回水」要求的學員之一。

開咪後記:Thomas

Thomas:『開咪的時候,真的很緊張,講嘢好明顯快咗,好似我咁…最緊要「快」』

開咪後記@玻璃樽

節目重溫:06/11/2010


乜都走音合唱團:有「錢」途,先係前途?


關二歌:擇偶條件是沒有意義


自己覺得最好,才是最好

11/05/2010

開咪後記:翟翟

對我來說,什麼是「經典」,單是想idea,已經用了不少時間,可是想來想去都寫不出我心裡的感覺,經過三次寫稿彈稿,導師阿絹便問我想帶給聽眾一個什麼樣的印象,這回我從聽眾的角度去想,果然給我想到了,我想起了一直習慣在我身邊的拍掌聲,一個平時好朋友鼓勵對方的方法—「愛的鼓勵」,便立刻動筆寫,終於過關了!

開咪當天,不知是否吃壞肚子,腸胃不舒服(幸好在開咪前沒事),令我在briefing期間都很緊張,不斷練習講稿,跟導師們run chit-chat稿後,緊張不安的心情終於平復,慢慢適應。終於到8:00,我們走進直播室,感覺興奮又帶點緊張,興奮的是我終於能夠實現我的夢想,在咪前說著我的故事;緊張的卻是不知道大家聽我開咪後有沒有一些共鳴,回想起以前的往事呢,還記得8:17,我坐在直播室的椅上,想著盡力即可……

雖然我開咪的表現不算好,但我還是很高興很珍惜今次開咪的經驗,相信今次開咪所學到的東西,能夠用在下次開咪,令我有所進步。

我,就是2010年新新DJ Chak Chak。

11/03/2010

回水後記:Noi

甲:你是否願意付出1000大元代價交換一年內做更多課外課程的功課?
乙:不願意。

甲:你是否願意支付1000大元換取一年開會時被人彈劾的經歷?
乙:不願意。

甲:你是否願意花費1000大元買「n」個自以為天衣無縫稿件被人說:「不明白你說什麼﹗」的機會?

乙:不願意。

甲:你是否願意用1000大元參加需要你思考的課程?

乙:不願意。

甲:你是否願意繳交1000大元改變你過往對事物的一般看法,不斷自問「怎樣寫?」、「為什麼寫?」、「有什麼想寫?」等等的問題?

乙:不願意。

甲:那你究竟願意做什麼?

乙:我願意用半價完成以上所有事,從而換取夢想的一個。

2009年新新DJ Noi

註:他是上屆DJ班中,六位達到「回水」要求的學員之一。

11/02/2010

開咪後記:Ringo

記得我寫稿的時候,幾乎寫一篇稿就彈一篇,看見「完全不知道你說什麼」、「不要意為自己在搞笑」,真的很失望。不過,這同時激起我要寫出「無得彈」的稿。最後,我的稿過關了!

開咪後記@玻璃樽